1.托幼一元化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新设置了很多幼儿园,以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由于在儿童稀少的农村地区设置独立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不经济且有实际困难,所以,有些地方将两者合起来,不按年龄编班进行混合保育,办成了“幼儿综合园”,但是保教质量不容乐观。由于托儿所和幼儿园在教育管理上分别属于保健人民委员部(卫生部)和教育人民委员部(教育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混乱,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得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统一管理。于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体化成为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1959年5月21日,苏联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前教育制度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设施及改善学前儿童的教育和保健工作的措施》。这个决定规定创设统一的学前教育设施“托儿所—幼儿园”,开始实行新的学前教育制度。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以满2岁为界限,未满2岁的婴儿由保育员负责,2岁以上的幼儿由教养员负责。合并的“托儿所—幼儿园”的指导权和监督权统一于联邦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1959年以后,“托儿所—幼儿园”逐渐成为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主要类型[9]。1973年,最高苏维埃会议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苏联及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教育立法的基础》,根据这个基本法,上述三种“学前儿童设施”作为构成苏维埃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具有了正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