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7月9日,杨森所部兵分两路由重庆向驻在川东北的第1军发动突然袭击,第1军因准备不足,初处守势,主动放弃忠县、万县,旋即反攻,第2军不支而退。8月1日第1军克渠县,2日克达县,第2军退回重庆,又遭到省联军的围攻,杨森被迫于7日率部出渝,节节后撤至川东万县、奉节一带。杨森的失败使吴佩孚颇为焦虑,他认为“渝在虽小挫仍能恢复,渝亡纵苟延亦必终败”,遂急令陕西刘镇华出兵川北绵阳,牵制第1军,策应杨森,“俾杨无后顾之忧”;同时令宜昌孙传芳率队沿江西上,“进驻夔万,以应急援”。杨森退出重庆后,第1军继续追击,12日克万县,18日克奉节,杨森防备不周,所部大败溃散,本人只身逃出奉节,搭轮到宜昌,投靠吴佩孚,收拾整理残部,出任第16师师长,从此成为北洋军阀武力图川可用之棋子与先锋。
当第1、第2两军交战时,但懋辛等致电在成都的刘成勋、赖心辉、邓锡侯等,请他们出兵相助。7月10日,第3军军长刘成勋被推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以邓锡侯、赖心辉分任正、副总指挥,率部进攻第2军。第2军腹背受敌而不支,8月7日,与杨森离渝的同时,刘湘亦离渝暂避,并于月底回原籍大邑,四川政局发生重大变化。11月上旬,第1、第3军在成都召开善后会议,决定川省暂取自治态度,推刘成勋为总司令,暂兼摄民政;废除军长制,各师、旅原有单位暂不变更,分期实行裁兵,破除防区,统一财政。由于明令废除军制,缩编部队,引起了各军内部的矛盾,各自争防区,争粮饷,所谓裁兵反成了扩军。1923年1月,第3军下属的第7师师长陈国栋与刘成勋发生内讧,引起第1军助刘攻陈,而中立派第3师师长邓锡侯则助陈攻刘,成都、重庆重又陷于混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