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曾在一次宴会上对李绩说:“我将把太子托付给朝廷重臣,思来想去,觉得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过去跟从李密时,不肯辜负李密的托付,现在岂能辜负我的重托啊!”李绩泣不成声,咬破手指发誓,要竭忠尽智,辅佐太子。过了一会儿,李绩因喝醉而睡着了,太宗就脱下自己的御衣,给李绩盖在身上。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卧病,对高宗说:“你对李绩没有恩惠,他就是想报答你也没有理由。现在,我要责罚他,让他离开京城。我死后,你要将他调回京城,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会使他为你尽忠竭力。”于是太宗真的找了个借口将李绩责出京城,任垒州都督。高宗即位后,当月即召李绩拜洛州刺史,不久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与掌管国家的机密大事。当年又拜李绩为尚书左仆射。完全如太宗临终安排的一样。
李绩仍如太宗在世时一样,兢兢业业,为国家屡建奇勋。后来,李绩任辽东道行军总管,征伐高句丽,渡过鸭绿江,一直打到平壤,俘虏了高句丽王高藏,将高藏献于昭陵,洗雪了太宗征高丽失利的耻辱。
【评议】
李世民对待人才有他十分独特的地方,他既不是像曹操那样用“术”,也不完全像刘备那样用“宽”、“仁”,而是用信任与真情。看看那些心甘情愿地为李世民效劳的人,大多是对李世民有着深厚感情的。大概,这些人正是从这种感情中找到了价值感,而价值感是给人提供精神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