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道士吴筠纳儒入道的思想更为明显,这大概与他本为“鲁中儒士”的经历大有关系。[59]他的“与道同一”的修道观,就是从汉儒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出发的。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也是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出发的。他说:
道德者,天地之祖;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则道德、天地、帝王一也,而有古今浇淳之异,尧桀治乱之殊者,何也?夫道德无兴衰,人伦有否泰,今古无变易,情性有推移。故运将泰也,则至阳真精降而为主,贤良辅而奸邪伏矣;时将否也,则太阴纯精升而为君,奸邪弼而贤良隐矣。天地之道,阴阳之数,故有治乱之殊也。[60]
从天道阴阳的变化去推究人世治乱的终极原因。之后,又怎样去根治呢?他主张:
夫仁义礼智者,帝王政治之大纲也。而道家独云:遗仁义,薄礼智者,何也?道之所尚,存乎本,故至仁合天地之德,至义合天地之宜,至礼合天地之容,至智合天地之辩。皆自然所禀,非企羡可及。[61]
这样吴筠就将老子之道与孔孟之道由对立而归于统一。接着他又说:
道德为礼之本,礼智为道之末。执本者易而固,执末者难而危。故人主以道为心,以德为体,以仁义为车服,以礼智为冠冕,则垂拱而天下化矣。……舍道德而专任礼智者,非南面之术。[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