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派的兴盛融合
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化发展之后,在南北朝末又呈现融合趋势。隋唐大一统王朝的相继再现,打破了地域分割界线,为道教的融合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带动了道派的繁荣兴盛。
茅山宗是隋唐五代时期道教的主流派,其传承世系如下:
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韦景昭——黄洞元——孙智清——吴法通——刘得常——王栖霞
茅山宗的许多宗师出身仕宦之家,谙熟政治,他们虽然身披道服,却积极参与政治,甚至还扮演了帝师的角色,从而带动了茅山宗的发展。
王远知是隋唐之际茅山宗的著名宗师,他出身琅邪王氏,祖、父都曾官至南朝州刺史。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曾入茅山拜陶弘景为师,学其道法,后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他热衷于政治,在南朝、隋、唐风云变幻之际,以善于观察政治风向而闻名,受到南朝陈、隋、唐统治者的优渥,使茅山宗在这个时期得到很大的扩展。隋炀帝杨广为晋王坐镇扬州时,曾迎他入宫,亲执弟子礼。唐高祖李渊未发迹时,他又密告符命,唐太宗李世民尚未登基前,他又预言当作“太平天子”,所以,他一直受到隋唐统治者的宠信。死后,被谥为“升真先生”,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王远知的弟子很多,最著名者有潘师正、徐道邈、陈羽、王轨等。王轨与潘师正分传茅山道于南北,至韦景昭时又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