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年在办理强学会善后事宜的时候,似乎就有意于利用强学会的结余款项作为他一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译报馆,为此他曾与张之洞进行过协商,但张之洞似乎并不赞成汪康年在上海另办新的报纸,所以张对汪康年办理强学会善后事宜的权限也有所限制。按照《强学会收支清单》的说法,强学会共计收银730两,收洋2247.42元。支出洋2172.7元,实存银730两,存洋75.14元。另有一些自备的办公用品等。这里的余洋75.14元可能交给了汪康年,但存银730两可能已经按照张之洞的安排直接移交给了经元善。
上海强学会的大笔余款由张之洞安排交给了经元善收存,汪康年准备利用强学会余款创办新报的想法并不能顺利实现,不过他对此也没有彻底灰心,而是将强学会原租房屋一年的租金追回了一半,得350元,又将强学会购置的办公用品、图书等加以变卖,得200余元。有了这笔钱作基础,汪康年继续进行创办新报的准备。他计划以他手头控制的强学会余款作资本进行招股,以此为基础与由京师强学会改组的京师官书局合作,以其分局的名义在上海恢复分会,然后以上海分局的名义出版他构思已久的《译报》,并考虑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与康有为等再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