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的五四一代文人,几乎都是吃着林纾输入的外国文学的奶汁长大的。从南京到日本,鲁迅早期对于林译小说是每本必读,周作人说他最早的文学翻译模仿林纾;郭沫若说起他与浪漫主义结缘,就忘不了林译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钱锺书甚至说他的西方文学兴趣,都是林译小说引起的。其他如茅盾、沈从文、李劼人、张恨水等各种流派的现代小说家,无一不受林译小说的巨大影响。而且两千多种的翻译小说在滋润着中国人的文思。中国传统小说一般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在翻译小说的影响下,小说出现了第三人称的限制性叙事如《老残游记》,还出现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而且还出现了日记体小说。从小说结构上看,中国的传统小说基本上是有头有尾讲故事的线性叙述模式,在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下,创作小说才出现了大量的倒叙、插叙的结构方式。翻译文学直接催生了五四文学革命,这从陈独秀、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文学革命的发难者与弄潮儿在“五四”前都是翻译文学的积极参与者就可以看得出来。
相关影视:老公的家庭教师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