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在前言中也对莱希维恩的作品提出了批评:“但全书内容,主要是罗列史料,且缺乏正确的理论分析,特别是对于重农学派一章,几乎完全是资产阶级的客观主义的叙述(关于重农学派的批判,可参看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而论列中国哲学,特别是孔、老的学说,由于作者未能直接阅读中国典籍,无从窥探孔、老学说的主要方面,而且又受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局限,只能从唯心主义的观点上发挥。这些都是很大的缺点,我们读时应加以批判。”[297]
翻译者对原作者采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这可从其生平履历中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他在这本译著出版的“196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98]此外,他对莱希维恩的批评,诸如“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局限”等,不由令人联想起昔日民主德国对莱希维恩的消极评价:东德恰在这个时期也将莱氏贬责为“小资产阶级空想主义者”。
对朱杰勤的译本还须添加如下评注:
(1)翻译者显然很早就知道阿道夫·莱希维恩的名字,因为他早在1937年就翻译并发表了英国人哈德森(G.F.Hudson)所著《欧洲与中国》的部分章节。在他翻译的此书第九章《罗柯柯作风》中,[299]哈德森多处援引了莱希维恩的早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