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而曰:“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著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译文】
丁亥年九月,先生被重新起用,受命征讨思田。在即将启程的时候,德洪和汝中在一起探讨学问。
汝中引述了先生的教导:“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然后问德洪怎么看。
德洪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汝中解释说:“这句话恐怕还没有说到核心。如果说心体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但是,如果说意有善恶之分,那么心体肯定也有善恶在。”
德洪则说:“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本就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人有习性,意念上会有善恶的表现,所以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功夫来恢复那性体。如果原本就没有善恶,那么这些功夫也就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