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的为官经历让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他逐渐形成隐逸的品格。先前的雄才大志被打击得所剩无几,他也结束了对仕途的努力和曾经那些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彷徨,最终毫不留恋地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开始转向农田的躬耕,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澹泊。最终他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开创了田园诗这个诗歌的新境地。
陶渊明的内心世界非常地丰富,在他的豁达的人生观之中也深藏着沉郁底色,在超然之中也静流着自己的凝重激情。他的这种淡泊便是魏晋风度的绚烂之极。在他的意识里,道只是表象,儒才是本源。他是一种中国历史文化的果实。陶渊明的隐逸,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陶渊明疏远了他的世界,而是他的世界遗弃了他。自始至终,陶渊明就难以适应他的现实世界,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所生活的时代着实是一个乱世,他选择了自己对现实的拒绝。拒绝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勇气。陶渊明经过自己的行动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也拒绝了一个他无法适从的世界,他把自己的立足点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改天换地的英雄,我们也同样需要滋润灵魂的诗人。有时给予也是一种强加的苦难,把纷扰的社会强加于他并不会给他带来欣喜,而更多的是搅乱了一个原本平静的心和玷污了一个原本纯洁的灵魂。陶渊明重新回到他热爱的大地,即便生活贫苦,但是他的心里是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