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发现,铺地石是南北向两行,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互相拱起。
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现场判断,这石门开处的第二个四面用大理石砌成的长长隧道,为塔基地宫的前室。只见这前室东壁的上面,留有数处题名结衔的题刻,如“内弓箭使左衔上将军刘从实”等。
往前室深处一看,发现一堆又一堆码叠垒摞整齐的丝织品,以及石函、蹀躞十事[2]、白瓷瓶,还有一铜质锡杖[3],甚为罕见。这锡杖是鎏金[4]单轮六环,显系哪位大德高僧之宝物。锡杖由轮首、执手、杖樽三部分组成,原与木杖套接,木杖已朽坏,总长度不明。看那桃形轮杖上端的两侧,各套三枚锡环,一量,锡环直径均为117毫米。桃形轮及圆环剖面均呈菱形,轮顶饰有智慧珠,锡杖大部分已由于潮湿等原因出现了绿绿的铜锈。锡杖执手为八棱形,杖末端为圆球形。轮高310毫米,宽270毫米,执手长317毫米,直径22毫米,杖樽长312毫米。
特别引人注目的倒不是镇守室后两角的一对汉白玉雕金毛狮子,而是前室的主体中心,即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它置于石室的后部中央,也称为四铺菩萨阿育王塔,主要是因为它的四面都刻有两尊端庄秀丽的菩萨像。这塔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座四部分组成。塔刹即塔顶,为铜铸的葫芦状,安置于塔盖的中心位置。塔盖则为九层棱台,由上而下逐渐变大,每边刻如意云头二方连续图案[5]一周。枭混[6]为三棱台,由外向里收缩,格局造型逼真自然,精美无比。塔身为四面,四角有立柱。每面中心设门,门有四排乳钉,每排六枚。门设司前(门闩),有锁。门扉两侧各有菩萨一尊,共计有八名胁侍守护佛的舍利。塔座为须弥座[7],每面束腰[8]出金刚力士面首三,共计十二名力士,座的棱台边沿,都刻流云纹。从雕刻手法看,这尊塔是属于盛唐时期建造的,而在咸通年间置于法门寺地宫前,显然进行了重新装绘,从其三出团花[9]即可窥出其时代特征来。塔高785毫米,大家都为阿育王塔叫绝、赞叹之余,又对其内部是否藏有罕见的稀世宝物议论纷纷。石兴邦做出决定,眼下没有工夫打开它看个究竟,只有整个发掘完成后,再专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