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书先生问他:“你怎么知道瓜没熟?”
贾思勰说:“五月桃杏六月瓜,请先生等几天再吃瓜。”
老师不信,让那个学生到地里摘了一个瓜来,结果,真是个又苦又嫩的生家伙。
贾思勰才十七八岁,就成了当地最有学识的人。朝廷得知这个消息,就封他到山东高阳县去当官。那些差人吹吹打打,用大轿将贾思勰抬进官府,给他换上官服官帽。可贾思勰觉得这身穿戴并不自在,让他整天坐在官府的太师椅上,心里逼得慌,一有空,爱到乡下田边去走走瞧瞧,看看百姓如何耕作,怎样锄禾。他觉得,天下农民最伟大,没有他们四季辛苦劳作,天下人怎么活?
有时看得心里痒痒,就脱掉鞋子,亲自下地插秧,亲自割麦打场,农民流多少汗,他也流多少汗。他觉得流了汗比坐官府舒服,并且能学到了许多自己不懂的知识,他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就把学到的一点一点记下来,变成自己的学问。
一天天,一年年,这样的文字记多了,就成了重要的学问——干脆,县官不当了,告老还乡,做自己的学问去。
著书立说
贾思勰把自己平时记录下来的片片段段,归成类,做成一本书,给书起了个名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记载的农谚有三十多条。全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