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畸笏叟有关修改的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根据书中现在呈现的诸多蛛丝马迹,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推断,作者在未“删去天香楼一节”之前,是将秦可卿作为一个淫妇而写的,或者说要将她“滥情”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在他被迫接受畸笏叟的“命令”后,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定位便随之发生了变化,要把她从“淫妇”变为“贤女”。而要做到这一点,光“删去天香楼一节”似乎还不够,还得再给她说些好话。因而秦可卿死后贾府上下一致赞扬她的那段话,怎么看都显得十分抢眼和突兀,明显地游离于她的实际生活之外,有可能是作者为了改变她的形象,而在删改的同时打下的补丁。
总之,究竟要把秦可卿塑造成淫妇还是贤女,看来作者在内心里也充满着深深的矛盾。他虽然删掉了“淫丧天香楼”一节,却又留下了判词、判曲对秦可卿的定位,让她的形象处于内在分裂之中,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的疑问和困惑。以作者的审美水准以及对作品的把握能力,不会看不出这样修改后,秦可卿的形象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会直接影响这个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但他并不为之所动,还是固执地将矛盾遗留了下来。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部书直到作者去世为止,一直没有完全定稿,而是处于反复的修改之中。只不过对于秦可卿形象的问题,他还没有完全考虑清楚,或者说考虑清楚了,却没有来得及去做最后的完善,结果这个问题便遗留了下来,成为如今让无数红学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