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游少卿等人眼中的难民营蔚为壮观,在稍为平坦的地方,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用木板和油纸搭盖的A型棚子,每个棚子住4个难民。在A型棚子群中鹤立鸡群的,还有若干幢用毛竹和葵叶搭盖的大棚子。每个棚子能住七八十人。
香港社会局的工作人员把难民们带上吊颈岭,并为难民们分配棚子。
乔光上校的军乐队和鲁团长率领的一帮弟兄占据了几个大葵棚。
大葵棚的竹席墙上贴着香港社会局提供给每位难民每一天的食物标准:白米18盎司。肉2盎司。青菜8盎司。豆腐或咸鱼2盎司。
一位工作人员在一个大葵棚前对难民们高声宣布:“大家要通过民主程序,选出代表,成立‘吊颈岭难民营自治办公室’,办公室暂时就设在这个大葵棚里,我们社会局不认个人,只和这个办公室打交道。”
游少卿和洪三品跟着两名社会局的工作人员顺着蜿蜒陡峭的山道登上了山顶。
社工指着一排碉堡群说:“棚子里已经没有了,委屈你们只能住在这里。”
洪三品大吃一惊:“让我们住碉堡啊!”
社工说:“住碉堡其实比住棚子好得多,香港一到夏季常刮台风,这碉堡是日本人建的,坚固得很,莫说12级台风,就算24级,也吹它不动。”
一枝花跑进去看了一眼,苦着脸冲出来嚷:“连根电线水管都没得,让人咋过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