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欧城市的起源问题,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罗马派”与“日耳曼派”的争议。前者认为,中古之初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城市;后者则坚持认为,古罗马城市已经全部被摧毁,西欧城市都是后来重新兴起的。无论如何,笔者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幸存的罗马城市,二是新兴的日耳曼城市。如果从词源学上考察,罗马城市通常具有国家、政府的管理职能,拉丁文civitas一词就含有“国家”“公民权”和“城市”三个意思。与civitas同词根的英文词汇city则表明,有部分中世纪城市起源于罗马文明。另外,town和borough这两个英文词汇均有“堡垒”“要塞”和“设防”的意思,表明还有部分中世纪城市起源于具有军事意义的设防之地,它们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建立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0世纪以后,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西欧城市开始勃兴。农业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在获得相应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向城市提供足够的余粮,并向手工业生产提供充分的原料。这样,手工业生产在农业进步的前提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渐成为脱离农业而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先从农业中独立出来的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市场前景广阔的手工业行业部门,如纺织、建筑、冶金等。起初,手工业者还没有脱离农业,他们只是偶尔去市场出售自己的劳动产品,后来随着销售的经常化,便日益发展成为市场而生产的专业手工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