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一路打听礼堂所在。这里应该算是除了丸子老宅外,历史年龄最悠久的一座建筑了。还是上世纪刘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房顶上用水泥浇筑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
礼堂占地足有五百多平方,周围都已荒废,生出了枯黄的杂草。在半人高的杂草里,堆放着几个一米见方的立体字。苏仲还上前特意看了一眼,是“人民公社”和“供销社”几个字。看来在那个激荡的年代里,这个地方曾一度扮演重要的角色。
苏仲正要进入礼堂,忽然听到里面传来了手风琴的声音,是颇具年代感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间礼堂虽然历经风雨,外表破旧得不成样子了。但是里面却是经过了精心装修的,橡木地板,四周的墙壁安装上了高三米、宽三米半的镜子,加上半人高的扶手,感觉这里更像是一间舞蹈室。
正中央坐着十几个人,都是老式的折叠椅。这些人之中年龄最大的估摸着八十多了。而最年轻的一位看模样也有四十多岁了,正是拉手风琴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