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新四军皖东各部在津浦路两侧地区建立政权(路东盱眙、嘉山、天长、来安、六合、仪征、高邮、宝应,路西定远、滁县、全椒、凤阳、和县),击退日军进攻。至年底,皖东根据地发展至运河以西、长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南大片地区。
4.豫皖苏边根据地
1938年9月30日,由彭雪枫率领八路军游击支队从河南确山县向豫东敌后挺进。1939年初,该支队继续东进皖北,开辟豫皖苏边区,在东进过程中陆续收编豫皖地方武装,逐步壮大,11月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1939年底,以永城、涡阳间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根据地,有萧(县)、亳(县)、永(城)、夏(邑)、杞(县)5个县政权和萧(县)西、宿(县)西2个办事处。
5.淮海根据地
1940年6月,八路军第2纵队黄克诚奉令率部南下华中,进入皖北涡阳新兴集,7月下旬进入皖东北。8月中旬,黄克诚部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由黄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执行“向东发展”任务。黄克诚率第5纵队在沭阳、泗阳、宿迁、淮阴、涟水、东海等8个县建立政权,开辟了淮海区根据地。9月,第5纵队配合新四军第5支队开辟苏北淮(安)宝(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