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一组森林中跟随逃犯穿梭的摇晃长镜头和被捕前、后交叉剪辑的手法,体现了导演超前的意识;叙事完全构建在人的视觉活动之上,拿逃犯闯入单身女人的农舍片段来讲:拉牲口的老人,杀死反抗的女人伴随餐具破裂的声响,逃犯抢过面包惶恐地退到门旁的位置,镜头模拟逃犯的眼睛后拉(地板上躺着女人),下个镜头却呈现女人仍然停在原地站着——这些物象没有任何逻辑顺序,只是混乱、重复地一块组接,以此表达人的潜意识的模糊、害怕,结尾年轻逃犯被一群年老的猎手活捉,逃犯偶闻枪声却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无力逃跑,可笑地表现出战争留下的伤痕无法痊愈的痛苦;室内戏的摄影角度变化更加丰富,两个逃犯被逮到墙边,观察到一系列繁琐的细节:老猎手吃吃喝喝、平面弯曲的楼梯、门外空镜头传来两声枪跳切至抛尸荒野,闪前镜头营造大跨度的时空跳跃外化心理。看了豆瓣的简介,我倒是觉得这八个段落,就是导演自己成长过程中,真实梦境中,一步步的思考、成长。从一个小男孩,到青年、壮年最后要面对死亡由恐惧到释然的过程。因为中间部分是一个社会人对战争的恐惧、核爆炸的恐惧、死亡的恐惧。当然梵高那一段落其实也一直是导演未竟的梦想,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但自觉天赋还差了些,恐怕无以为生。前面两个段落和最后一个段落,都是独自最为自然人,小时候没有走入社会和老了脱离社会返璞归真状态,所以景致美轮美奂。黑泽明是日本导演中视觉效果最为大气磅礴的一个,在日本导演拍摄的和室中,他的最开阔,室内空间高、阔、广,这个可能跟他的身高也有关系,《描准》中,那个室内特别宽的地板,以及地板和深褐色木质墙壁以及和谐的木门,是我看过所有日本电影中最为喜欢的。本片导演基本上已经是按照遗作来拍的。
前中情局特工再次遇见过去的一位神秘女人后,他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杀机四伏的境况中。穷追不舍的杀手、逍遥法外的黑暗组织……他必须重拾那些似乎被遗忘的技能。